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,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有一个很美很美的开头:“如是我闻……”
《金刚经》开篇第一句这样写道:“如是我闻,一时佛在舍卫国,祗树给孤独园……”
不仅《金刚经》,其他许多佛经开篇的第一句也这样:“如是我闻……”
为什么?为什么一部世界性的经典,要以“如是我闻”作为开头?
《金刚经》的辑录者,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,阿南, “如是我闻……”是他的语言。阿南出家后追随佛陀20多年, 直到佛陀灭度,如影随形侍奉佛陀,并且承担了“说法传持”的任务,所以他被大家称为“多闻第一”。在佛陀的众多弟子中,阿南是侍奉佛陀时间最长的人,是善根最厚、德行最高的少数人之一。按理,他最有权威来记录佛的说法——佛为传法而作的演讲。可是,他只敢、而且必须在佛经之前写上“如是我闻……”
阿南有时被称作阿南陀,他不是等闲之辈。阿南陀有庆喜、欢喜或无染的意思。他是古印度一个叫做“迦毗罗卫国”的人,出身于剎帝利族,是佛陀的堂弟。阿南同样也有显赫的家世,他的父亲跟佛陀的父亲一样,也是一位国王,佛陀的父亲是净饭王,阿南的父亲是斛饭王(也有说是白饭王或甘露饭王的)。阿南还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帅哥,他的面容像满月一样清朗,眼睛像莲花一样明亮,身躯如明镜一样光洁,是一位丰姿俊逸的翩翩少年,经常受到女同胞的诱惑,好像西游记里的唐僧一样, 全凭着志趣和操守的坚定不移,才“遂全梵行”,最终修成正果。
“如是我闻”——我闻如是,如是法我从佛闻,而非展轉他示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"我听说这样"……这是一个非常美、非常棒的开头。
人有谦逊、谦卑、有自知之明的人,也有浅薄而自以为是的人;有谦虚谨慎的人,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人。当你遇上一个德高而谦逊的人,你一定觉得这个人很美。
“如是我闻”有蕴涵丰美的意趣,有虚怀若谷的美德,有避免出错的严谨。“如是我闻”显示了很多很多的涵义,阿南用“如是我闻”告诉别人,我虽然跟随佛陀那么多年,虽然熟知佛陀的思想和生活,虽然听闻了他的许多教诲,但是,我不敢枉自揣度佛主浩瀚博大的胸襟。纵使有缘、纵使三生有幸得到佛主的开示,我也不敢以一己私心来卜度圣智,不敢妄自测度佛智,我认真、谨慎、小心翼翼、专注、全神贯注地聆听佛主的演讲,而且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绝对地忠实于原话和原意,绝对不敢掉以轻心,丝毫不敢懈怠轻慢,可是我还是不敢保证我有没有增加或者删减,所以,我只能说:“如是我闻”。虽然我一丝不苟地记录着佛主的原话,但是我不敢保证我有没有遗漏,或者擅自加入我自己的话语。所以,我只能说:“如是我闻”。虽然我极力去保持佛主的原意,但是我还是不敢保证我没有曲解佛主的本意,所以,我只能说:“如是我闻”。
“如是我闻”的蕴涵之美是有传统的,印度古谚:“不以凡尘之心去揣测圣贤之意”,对待像《金刚经》这样的经典,应该取阿南的态度——如是我闻。

